搜索

育儿~每个孩子不一样,育儿没有最优解

admin 发表于 2023-10-17 19:39:04|来自:中国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
大家好,我是惠惠,主业:宝妈,

副业:成长型博主。






一、与老公的育儿讨论
昨天我老公跟我说孩子不要骂,我说一句:你来。
他就没说话了。
他昨天跟一个老师聊天,说到育儿的事情,讲到一个观点:“孩子在家经常被骂,到小学后,孩子也无法识别哪些是真骂,哪些是开玩笑,不懂规矩,不知道如何跟朋友友好的玩耍,不知道如何跟老师很好的配合完成课堂上的纪律。”
我是认同这个观点的,孩子不能经常骂,提倡爱的教育,提供和谐的环境。
但是,有时候当妈的力不从心了,晚上精力耗尽了,火冒三丈的时候,骂了就罪不可赦,罪该万死吗?
我当时和老公的讨论就这样进入了一个极端的讨论循环里,讨论就是无效、无果的了。
因为我昨天也是陪娃玩了一天,又坐高铁,又转地铁,又爬楼梯,又逛公园,我也累呀,还听他片面的对我进行指责,完全不在一个频道,沟通无效。





二、带娃不要绝对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,每个妈妈都要有自己的育儿核心思想,有带娃的目标规划。
在与孩子的相互融合中一起进步,一起成长妈妈不是神,我做不到24小时都是情绪稳定的圣人。
学习家庭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,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执行,注意不照搬照抄,要灵活变通,让彼此都舒服,向上向前,一起变更好,这种好的趋势,就是适合家庭的方式。
在家里没带娃的人,没有系统学习育儿的人,很容易陷入网上的“专家说”。
今天听到这个专家说一下,就回来按照专家的理论,教育孩子几天。
明天听到另一个专家说一下,就回来按照新专家理论,陪孩子搞几天。
这样的没有底线的摇摆式育儿,非常不可取。





三、你的孩子你最了解
自己的孩子,自己就是专家,孩子的未来还给孩子,自己关注自己的未来,与孩子一起协同,实现共赢成长的家庭模式,这是我的育儿和家庭目标。
今天早上,我老公出门,我娃7.30还没起床,昨天11点才睡,不肯起床,幼儿园早上8点15左要吃早餐,今天的早餐是孩子喜欢吃的,但是又没睡好,起不来,怎么办?
我就问老公,请问:“怎么叫你娃开心地起床去上学。”
他说:“不知道。”
我马上给了他一个思路:“昨天老师在幼儿期的群里说了一个事,新的秋冬季园服,我还没回复,也没给孩子看信息,早上就可以用这个开始,叫孩子起床。”
他说:“哇塞,妈妈好厉害,学过的就是厉害。”



第一步:通知时间。
我说:“宝宝,你自己定的闹钟响了哦。”
第二步:给出新问题,引发兴趣。
我就跟孩子讨论新园服,问她要不要买?给孩子自己决定的机会。
我说:“宝宝,你们学校老师昨天在群里发了一套新的秋冬季园服,你要吗?”
孩子回答;“给我先看一下嘛。”
孩子还没醒,但是已经开始伸懒腰了,动了起来,我大声说:“好的呢,我拿手机给你看图片哈。”
用环境和自己的声音,慢慢让孩子动起来。
我拿手机给孩子看,孩子说:“我觉得好像没有很好看,我考虑一下。”
此刻,孩子迷糊状态,但是又在思考,所以等待孩子,不催促,我拿着手机走了,跟孩子说:“你考虑一下,你要还是不要哦,咱们要在8点前到幼儿园门口,我们就可以让老师把衣服拿出来看看,你看到衣服再决定也可以。”
一步一步清楚的告诉孩子,时间点就是8点,再晚就无法看到老师在幼儿园门口,可能老师上楼去教室了,就没办法看到衣服了,把事情的原委都告诉孩子。
孩子在床上翻滚来翻滚去的,最后还是起来了,对我说:“妈妈,我还是决定要衣服,我们叫老师拿出来看看。”
我说:“好的。”
第三步:说开心的事。
我继续跟进:“宝宝,今天幼儿园的早餐你是不是很喜欢吃。”
孩子回答;“是的是的,我最喜欢吃了。”
情绪上来了,起床也差不多醒了。
我从不同维度开启对话,孩子自然爬起床了。
就这么简单,不要一直喊:“快点快点,迟到了,迟到了。”
跟孩子聊天就好,就这么简单。
你如何跟孩子聊天,只有家长自己最懂孩子,知道如何跟孩子聊天。





四、父母天天学习,孩子天天向上
为什么你不懂孩子?
为什么孩子跟你疏远?
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跟你说心里话?
这些是日常沟通中的出现了问题,长期不予理睬,不解决,积累后的结果。
为什么父母不懂如何跟孩子聊天。


第一、孩子是独立个体,不是父母的附属品。
摆正心态,不要觉得我们是父母,就要一定听自己的,按照自己说的来。
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,给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,让孩子多一点决定自己的事情的权利和机会。
我们很多父母都觉得我生了孩子,养了孩子,孩子就天经地义的听父母的话。
这种是愚忠愚孝,不可取,在现在的育儿和家庭关系中不利于长期地、良性的发展。


第二、跟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够,不了解孩子。
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需要有付出一些时间。
与孩子的相处,需要有效的沟通的时间。
回家就是看手机,没有跟孩子有效的互动,真诚的陪伴,孩子的行为后的想法和信念,就越来越看不懂了。
如果太忙,那就5-10分钟,真诚的关掉手机,不看电视,就跟孩子安静待在一起,陪着孩子,时间久了,就会知道你是真的在陪伴,而不是敷衍。
孩子是最敏锐的觉察者,是最差劲的表达者。
你的陪伴是如何,孩子都能感觉到。



第三、父母不学习,孩子被打压或骄纵。
父母不学习,不懂孩子有阶段性的群体共性,也有独特环境下的自我个性。
只有在共性和个性都了解的时候,才能很好的把握住孩子的需求,给与孩子正确的回应。
孩子的群体共性,比如:
6岁之前的孩子,就是需要长时间的陪伴,亲子互动比较亲密的成长阶段。
6-12岁,孩子逐渐有个体思想的形成,在与孩子的相处之中,需要有一定的距离。
12岁以上的孩子,就需要有距离,给足孩子自己的空间。
这些是群体共性,但是在这个共性里,爱的给予要让孩子真切的接收到,让孩子能接受。
你的爱是否是孩子需要的爱,这一点,父母们需要注意,不能把自己的爱强加给孩子,以此为手段,操控孩子的成长和发展。
孩子的个性了解和发展。
比如:孩子不喜欢分享。
但是大家都说要分享才是大度、大气,才是好孩子,你家孩子不喜欢分享。
你就硬要孩子分享,把孩子的玩具分享给别人,孩子自己的意愿没有得到充分的被尊重,孩子此刻的委屈和不满,父母全然不顾。
只要自己在大人的群体中不尴尬,就不管小孩此刻的心情。
这就是不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,孩子会有不被重视的感觉,这种感觉一次一次的在孩子心中加深。



在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共性,我们都有迹可循。
育儿需要有理论基础,在学习过程中,不是学了就会,还需要群体不断的反复练习,在生活中不停地与孩子磨合,这样,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,学完后有用。
你的孩子,是独一无二的孩子,你才是最了解孩子的育儿专家。
相信自己,你的爱,会让孩子越来越好。
系统的学习,一点点慢慢地进步,孩子慢慢来,妈妈也慢慢来,一起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,一起共创美好的家庭。



写在最后:
我老公早上叫孩子起床就是连续不断催20次。
孩子要学习打卡了,也是不停的催促,催十次,催二十次,威胁,条件交换,等等。
哈哈哈,有没有同款的家长。
只懂得一个方法“催促”,不管是什么,都是用这一个方法来让孩子行动。
孩子小,还可能催得动,孩子大一点,有力量的孩子会反抗,没力量的孩子就会磨蹭、拖延、找借口等等。
学习兴趣就在不断地催促中被消耗掉了。
当我们感叹“我都给你说了100次了,你还没听?你还没动?”的时候。
就是我们父母需要改变的时候,需要学习的时候。
认真地考虑一下,有没有101种方法,转换一下新的方法来跟孩子沟通呢?


育儿没有最优解,你就是孩子的最优解。
孩子给我们的机会很多,我们成长起来,才知道如何更好的爱孩子,更好的育儿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加入躲猫猫育儿

×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
暂无回复,精彩从你开始!

快速回帖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躲猫猫育儿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